毛瑟Karabiner98k 维基百科(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中华民国生产的中正式步枪可说是Kar98k的表亲,两者很相似
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重整军备,根据改进的标准型毛瑟步枪,由Gew.98步枪衍生型Kar.98b卡宾枪(虽然称呼“卡宾枪”它的枪长与Gew.98相同,改下弯式拉机柄)的740mm枪管缩短到与标准型步枪同样的600mm,并由德国陆军进行测试,最终被德国国防军作为制式步枪,命名为Karabiner 98k(简称:Kar98k或者K98k),尾部的k解为“Kurz”的缩写(德文意为“短”)。于1935年正式投产。称为卡宾枪只是相对Gew.98步枪以及Kar.98b卡宾枪缩短了,相对卡宾枪其长度还是过长。
Kar98k继承了毛瑟98系列步枪经典的毛瑟式旋转后拉式枪机,枪机尾部是保险装置。子弹呈双排交错排列的内置式弹仓,使用5发弹夹装填子弹,子弹通过机匣上方压入弹仓,亦可单发装填。拉机柄由直形的改为下弯式,便于携行和安装瞄准镜。Kar98k步枪成为纳粹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间使用最广泛的步枪,亦是一种可靠而准确的步枪。
Kar98k在战争期间为了满足军队装备步枪数量的需求,缩减成本,经过多次简化生产工艺的设计更改,简化木制枪托,部分零部件制造与安装采用冲压、焊接工艺。1944年当年的年产量达到历史高峰。战争后期纳粹德国面临战败物资匮乏,步枪的制作越发简陋,品质也每况愈下。
多用途是Kar98k步枪服役期限如此之广泛的原因之一。Kar98k射击精度高,在加装4倍、6倍光学瞄准镜后,可作为一种优秀的狙击步枪投入使用。Kar98k狙击步枪共生产了近13万支并装备部队,还有相当多精度较好的Kar98k被挑选出来*****步枪,配备的瞄准镜和镜架形式有:ZF-39 4X瞄准镜,ZF-41 1.5X瞄准镜,ZF-42 4X瞄准镜。Kar98k更可以加装枪榴弹发射器以发射枪榴弹。
德军的狙击兵使用装有Zeiss ZF42 4倍瞄准镜的Kar98k
尽管Kar98k性能优异,但是随着战场上的对手装备半自动步枪(苏军SVT-40步枪、美军M1加兰德步枪),德国人认识到这种手动步枪已经过时了,相继推出了Gew 43步枪、StG44突击步枪,但是它们的产量及出现时间无法替代Kar98k,Kar98k一直生产到纳粹德国战败投降。
使用及装备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德军在二战期间广泛地装备毛瑟Kar98k,在所有德军参战的战区如欧洲、北非、苏联、芬兰及挪威皆可见其踪影,当时德军士兵昵称为“Kars”,在欧洲的反抗军亦时常采用捕获的Kar98k,连苏联红军亦有采用Kar98k及其他捕获的德军枪械。苏联在二战初期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购买了版权及生产机器,所以亦有生产Kar98k,但其后因要提高战场弹药通用性及供应补给问题,改为生产莫辛-纳甘步枪。
除了欧洲以外,中华民国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补充大量损失的军火因此向德国订购了数万把的Kar98k,由于德国方面为了扩军产能也到达极限因此没有多余军火可以贩售,因此将生产不合规格标准的Kar98k贩售给中华民国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二战后,各战胜国军队大量获得战败国的各种军备,苏联从中获得了近百万把德军的Kar98k并在1940年代后期至1950年代早期加以改装及使用。
直到1961年,东德仍有装备Kar98k
冷战初期,莫斯科为了取得其他共产地区的信任而又无需采用其现役枪械,他们把大部分Kar98k送往多个****国家及地区作免费军备支援品。正因如此,越战期间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军队亦有装备(一部分为法国军队战败时留下),美军及南越部队皆有报告发现战场上有Kar98k。
另一方面,二战后多个曾被占领及入侵的欧洲国家以纳粹德军的Kar98k作制式步枪,如法国及挪威,多国厂商如比利时的Fabrique Nationale、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拉古耶瓦茨的Zastava(1945年后生产,名为M48)及捷克斯洛伐克的Česká Zbrojovka(厂方名为P-18、捷克斯洛伐克军方名为puška vz. 98N)亦有生产,罗马尼亚爱国护卫队采用捷克斯洛伐克的Zbrojovka Brno(ZB)制的版本,后来改用AKM。在1950年至1965年间,Zastava仿制版名为毛瑟M48,M48比原装Kar98k的枪机较短。南斯拉夫亦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售卖了大量M48往阿尔及利亚、埃及及伊朗,近年其他剩余的M48又卖给了美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
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重整军备,根据改进的标准型毛瑟步枪,由Gew.98步枪衍生型Kar.98b卡宾枪(虽然称呼“卡宾枪”它的枪长与Gew.98相同,改下弯式拉机柄)的740mm枪管缩短到与标准型步枪同样的600mm,并由德国陆军进行测试,最终被德国国防军作为制式步枪,命名为Karabiner 98k(简称:Kar98k或者K98k),尾部的k解为“Kurz”的缩写(德文意为“短”)。于1935年正式投产。称为卡宾枪只是相对Gew.98步枪以及Kar.98b卡宾枪缩短了,相对卡宾枪其长度还是过长。
Kar98k继承了毛瑟98系列步枪经典的毛瑟式旋转后拉式枪机,枪机尾部是保险装置。子弹呈双排交错排列的内置式弹仓,使用5发弹夹装填子弹,子弹通过机匣上方压入弹仓,亦可单发装填。拉机柄由直形的改为下弯式,便于携行和安装瞄准镜。Kar98k步枪成为纳粹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间使用最广泛的步枪,亦是一种可靠而准确的步枪。
Kar98k在战争期间为了满足军队装备步枪数量的需求,缩减成本,经过多次简化生产工艺的设计更改,简化木制枪托,部分零部件制造与安装采用冲压、焊接工艺。1944年当年的年产量达到历史高峰。战争后期纳粹德国面临战败物资匮乏,步枪的制作越发简陋,品质也每况愈下。
多用途是Kar98k步枪服役期限如此之广泛的原因之一。Kar98k射击精度高,在加装4倍、6倍光学瞄准镜后,可作为一种优秀的狙击步枪投入使用。Kar98k狙击步枪共生产了近13万支并装备部队,还有相当多精度较好的Kar98k被挑选出来*****步枪,配备的瞄准镜和镜架形式有:ZF-39 4X瞄准镜,ZF-41 1.5X瞄准镜,ZF-42 4X瞄准镜。Kar98k更可以加装枪榴弹发射器以发射枪榴弹。
德军的狙击兵使用装有Zeiss ZF42 4倍瞄准镜的Kar98k
尽管Kar98k性能优异,但是随着战场上的对手装备半自动步枪(苏军SVT-40步枪、美军M1加兰德步枪),德国人认识到这种手动步枪已经过时了,相继推出了Gew 43步枪、StG44突击步枪,但是它们的产量及出现时间无法替代Kar98k,Kar98k一直生产到纳粹德国战败投降。
使用及装备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德军在二战期间广泛地装备毛瑟Kar98k,在所有德军参战的战区如欧洲、北非、苏联、芬兰及挪威皆可见其踪影,当时德军士兵昵称为“Kars”,在欧洲的反抗军亦时常采用捕获的Kar98k,连苏联红军亦有采用Kar98k及其他捕获的德军枪械。苏联在二战初期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购买了版权及生产机器,所以亦有生产Kar98k,但其后因要提高战场弹药通用性及供应补给问题,改为生产莫辛-纳甘步枪。
除了欧洲以外,中华民国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补充大量损失的军火因此向德国订购了数万把的Kar98k,由于德国方面为了扩军产能也到达极限因此没有多余军火可以贩售,因此将生产不合规格标准的Kar98k贩售给中华民国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二战后,各战胜国军队大量获得战败国的各种军备,苏联从中获得了近百万把德军的Kar98k并在1940年代后期至1950年代早期加以改装及使用。
直到1961年,东德仍有装备Kar98k
冷战初期,莫斯科为了取得其他共产地区的信任而又无需采用其现役枪械,他们把大部分Kar98k送往多个****国家及地区作免费军备支援品。正因如此,越战期间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军队亦有装备(一部分为法国军队战败时留下),美军及南越部队皆有报告发现战场上有Kar98k。
另一方面,二战后多个曾被占领及入侵的欧洲国家以纳粹德军的Kar98k作制式步枪,如法国及挪威,多国厂商如比利时的Fabrique Nationale、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拉古耶瓦茨的Zastava(1945年后生产,名为M48)及捷克斯洛伐克的Česká Zbrojovka(厂方名为P-18、捷克斯洛伐克军方名为puška vz. 98N)亦有生产,罗马尼亚爱国护卫队采用捷克斯洛伐克的Zbrojovka Brno(ZB)制的版本,后来改用AKM。在1950年至1965年间,Zastava仿制版名为毛瑟M48,M48比原装Kar98k的枪机较短。南斯拉夫亦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售卖了大量M48往阿尔及利亚、埃及及伊朗,近年其他剩余的M48又卖给了美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