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唐敖庆先生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追忆唐敖庆先生
本文核心词:燕园一瞬,此情可追
1936年,唐敖庆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入学不满一年,学校就因为日本的侵略,先是迁往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临时大学,后是再迁昆明,三校组成西南联合大学。
1950年,唐敖庆和一批在美留学生克服重重阻拦回到祖国,到北京大学任教。任教两年,就离开母校北京大学,北上长春参与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的创建。
先生向南、向北的起点均是北京大学。战争岁月、革命年代,在这里曾经上演着他人生命运的起承转合。即使现在难寻翔实的史料支撑,也无法否认他和北大短暂但深厚的情缘。
北大秋景
只向初心,无问西东
1938年2月,唐敖庆随南迁步行团奔走3500余里,从长沙辗转至昆明,开始了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生涯。虽然条件十分艰苦,日军轰炸不断,但是在这个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地方,唐先生为实现自己科技救国的梦想努力学习。1940年,唐敖庆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南联大毕业,并留校担任助教。
也许,很多人理解不了西南联大对于它的学生之意义。其实,当你置身西南联大旧址,走在民主草坪上,站在烈士碑前,才理解这所学校对于学生“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期待。也正是在这种期待之中,唐敖庆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民国时期的西南联大校门
赤子之心,永向祖国
1946年,国民政府派唐敖庆、李政道等赴美国学习原子能技术。但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美国并没有将此项技术向中国人开放。唐敖庆只能到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学习,异常勤奋和聪明的唐敖庆的科研工作很快得到学校了的认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让海外游子欢呼雀跃。唐敖庆谢绝导师的一再挽留,克服美国的重重阻拦回到祖国。
其实他知道,留在条件优越的美国对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发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他更知道,只有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自己的科研事业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