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十年电影回顾纪(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自从李连杰投赴好莱坞以后,香港第一武打名星自然是非甄子丹莫数。甄子丹一直立志于用电影手法发扬中国武术,在《千机变》中,他的武打设计令人耳目一新,而《杀破狼》与《龙虎门》则将香港纯正的真功夫融入进影片中,真正实现了拳拳到肉的真实感。演员以及武术指导这双重身份令甄子丹在这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香港功夫片中最大的看点。
成龙电影一直是全球华人们的挚爱,虽然成龙现在经常在好莱坞,但还会拍摄一些香港电影。《我是谁》与《特务迷城》延续了成龙一贯的风格,但《新警察故事》则是成龙影片的一个巨大转变,这次成龙所饰演的警察更具有人性的弱点,这无疑是成龙电影更文艺化的新尝试,并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刚刚获得金像奖影帝桂冠的刘青云可谓是历尽苦难,他所饰演的影片很多也很杂,但每一部都展现着他那朴实无华的表演天赋,《暗战》与《非常突然》是极具风格化的影片,而《忘不了》与《我要成名》两部影片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刘青云对平民的演绎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作为一名标准的偶像,郭富城的演技受人重视还是近两年的事情,无论是《三岔口》还是《父子》,郭富城的表现都极为出彩,也许这将成为他演艺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与上述的这些演员不同,吴彦祖是绝对的新人,自从《紫雨风暴》中暂露头角之后,与许多香港演员所走的路相同,吴彦祖几乎尽自己所能出演所有的香港电影,他俊朗的外表令其成为新一代的偶像,而在《新警察故事》以及《门徒》等片中,他在与老一辈演员的对手戏中丝毫不落下风,这表明他的确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演员。
与男演员的繁荣不同,香港女演员的境况显得十分地萧条。张柏芝,舒淇,李心洁与林嘉欣可以说是这十年来最有潜力的女演员。张柏芝出道的两部影片都极具份量,《喜剧之王》与《星愿》都为其打造了良好的口碑,后来的《钟无艳》《忘不了》《大块头有大智慧》以及《旺角黑夜》则奠定了现代香港第一女星的地位。凭借着《色情男女》成功摆脱三级片阴影的舒淇,在《洪兴十三妹》《千禧曼波》以及《最好的时光》中均有上佳的表现,而李心洁与林嘉欣最好的表演多局限于恐怖片,这多少有些限制了她们的戏路,好在一部《男人四十》令林嘉欣有资本在其它类型片中尝试更大的突破。
三、电影篇
香港电影在最近几年来的产量一度滑坡,所有的数据都表明香港影坛处于一个低谷的状态。但事实上这件事必须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现实情况的确如此,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则表明香港电影避免了一些盲目跟风以及乱投资的误区,也许这倒可以成为香港影坛的幸事。在这十年来,香港电影人们一直在摸索着能够重振雄风的策略,也为此而努力着,于是,除了极具香港背景的本土电影以外,许多新的尝试也是极为可观的,无论是技术还是风格题材上都有新的突破,这也许将预示着香港电影的一种回归。
不可否认,当初香港许多人在面对“九七”问题上都表现出一种迷茫与失落的感觉,因此关于香港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也体显在电影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陈果的“九七”三部曲,通过《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以及《细路祥》,导演以极具现实感的镜头表现了香港人对时代变化的不同反映,同时也强化了香港这个“根”的所在。
而拍摄于2002年的《金鸡》系列同样具有对香港身份认同的意味,虽然影片历数了香港30年的变迁,但在妓女金鸡身上所透露出的香港草民意识却是极为强烈的,乐观,上进与真诚都是香港人所具有的优良品质。而影片同时也从侧面对香港现状,尤其是电影业的不景气表现出了一种担忧以及励志。同样也是励志影片,《麦兜的故事》则以动画片的形式向世人表现出香港人的决心以及乐观对待困难的信心。这两部影片都与香港经济滑坡的社会现象密不可分的。
除了这种寻根与励志的影片外,香港电影在风格创新上同样也具有相当大的突破。香港商业电影中两类影片极其重要,分别是警匪片和武打片。以杜琪峰为首的一些导演在对警匪片的改造上极见成效,首先从故事上将英雄平民化了,其次在摄影风格以及构图上采用了冷峻的手法,这与吴宇森所留下的浪漫气质完全相反,例如《枪火》《放逐》等片。而从武打片的角度来说,甄子丹在袁和平等人出走好莱坞之机,挑起了香港武打片的大梁,他一改往日那种飘逸如舞蹈般的武打写意设计,转而真实而残忍的武打写实手法,从《七剑》《杀破狼》到《龙虎门》,那种真实感令观众几乎重温了七十年代香港功夫片的精华所在,这也是对李小龙风格的一种致敬,同样也重拾了李小龙时期的辉煌。
从漫画演变成胶片是这十年来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特色,无论是《风云》《中华英雄》还是《头文字D》,刘伟强的成功标志着这条电影创作道路的成功。而大量运用电脑技术也是这十年来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尝试,《风云》《中华英雄》《情颠大圣》《少林足球》以及《功夫》等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徐克的《蜀山传》如果抛开故事及人物本身的问题,那么其中的电脑特技运用对于华人电影来说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成龙电影一直是全球华人们的挚爱,虽然成龙现在经常在好莱坞,但还会拍摄一些香港电影。《我是谁》与《特务迷城》延续了成龙一贯的风格,但《新警察故事》则是成龙影片的一个巨大转变,这次成龙所饰演的警察更具有人性的弱点,这无疑是成龙电影更文艺化的新尝试,并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刚刚获得金像奖影帝桂冠的刘青云可谓是历尽苦难,他所饰演的影片很多也很杂,但每一部都展现着他那朴实无华的表演天赋,《暗战》与《非常突然》是极具风格化的影片,而《忘不了》与《我要成名》两部影片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刘青云对平民的演绎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作为一名标准的偶像,郭富城的演技受人重视还是近两年的事情,无论是《三岔口》还是《父子》,郭富城的表现都极为出彩,也许这将成为他演艺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与上述的这些演员不同,吴彦祖是绝对的新人,自从《紫雨风暴》中暂露头角之后,与许多香港演员所走的路相同,吴彦祖几乎尽自己所能出演所有的香港电影,他俊朗的外表令其成为新一代的偶像,而在《新警察故事》以及《门徒》等片中,他在与老一辈演员的对手戏中丝毫不落下风,这表明他的确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演员。
与男演员的繁荣不同,香港女演员的境况显得十分地萧条。张柏芝,舒淇,李心洁与林嘉欣可以说是这十年来最有潜力的女演员。张柏芝出道的两部影片都极具份量,《喜剧之王》与《星愿》都为其打造了良好的口碑,后来的《钟无艳》《忘不了》《大块头有大智慧》以及《旺角黑夜》则奠定了现代香港第一女星的地位。凭借着《色情男女》成功摆脱三级片阴影的舒淇,在《洪兴十三妹》《千禧曼波》以及《最好的时光》中均有上佳的表现,而李心洁与林嘉欣最好的表演多局限于恐怖片,这多少有些限制了她们的戏路,好在一部《男人四十》令林嘉欣有资本在其它类型片中尝试更大的突破。
三、电影篇
香港电影在最近几年来的产量一度滑坡,所有的数据都表明香港影坛处于一个低谷的状态。但事实上这件事必须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现实情况的确如此,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则表明香港电影避免了一些盲目跟风以及乱投资的误区,也许这倒可以成为香港影坛的幸事。在这十年来,香港电影人们一直在摸索着能够重振雄风的策略,也为此而努力着,于是,除了极具香港背景的本土电影以外,许多新的尝试也是极为可观的,无论是技术还是风格题材上都有新的突破,这也许将预示着香港电影的一种回归。
不可否认,当初香港许多人在面对“九七”问题上都表现出一种迷茫与失落的感觉,因此关于香港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也体显在电影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陈果的“九七”三部曲,通过《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以及《细路祥》,导演以极具现实感的镜头表现了香港人对时代变化的不同反映,同时也强化了香港这个“根”的所在。
而拍摄于2002年的《金鸡》系列同样具有对香港身份认同的意味,虽然影片历数了香港30年的变迁,但在妓女金鸡身上所透露出的香港草民意识却是极为强烈的,乐观,上进与真诚都是香港人所具有的优良品质。而影片同时也从侧面对香港现状,尤其是电影业的不景气表现出了一种担忧以及励志。同样也是励志影片,《麦兜的故事》则以动画片的形式向世人表现出香港人的决心以及乐观对待困难的信心。这两部影片都与香港经济滑坡的社会现象密不可分的。
除了这种寻根与励志的影片外,香港电影在风格创新上同样也具有相当大的突破。香港商业电影中两类影片极其重要,分别是警匪片和武打片。以杜琪峰为首的一些导演在对警匪片的改造上极见成效,首先从故事上将英雄平民化了,其次在摄影风格以及构图上采用了冷峻的手法,这与吴宇森所留下的浪漫气质完全相反,例如《枪火》《放逐》等片。而从武打片的角度来说,甄子丹在袁和平等人出走好莱坞之机,挑起了香港武打片的大梁,他一改往日那种飘逸如舞蹈般的武打写意设计,转而真实而残忍的武打写实手法,从《七剑》《杀破狼》到《龙虎门》,那种真实感令观众几乎重温了七十年代香港功夫片的精华所在,这也是对李小龙风格的一种致敬,同样也重拾了李小龙时期的辉煌。
从漫画演变成胶片是这十年来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特色,无论是《风云》《中华英雄》还是《头文字D》,刘伟强的成功标志着这条电影创作道路的成功。而大量运用电脑技术也是这十年来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尝试,《风云》《中华英雄》《情颠大圣》《少林足球》以及《功夫》等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徐克的《蜀山传》如果抛开故事及人物本身的问题,那么其中的电脑特技运用对于华人电影来说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