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美国核潜艇的发展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美国核潜艇的发展

本文核心词:美国,海军,核潜艇
美国作为核潜艇的发源地,在核潜艇的发展史上曾留下许多精彩的印记。冷战期间,作为和苏联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核潜艇发展同样非常疯狂,短短的30年就发展了4代核潜艇,相比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美国核潜艇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
鹦鹉螺号核潜艇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 ,也是第一艘从水下穿越北极的潜艇。 鹦鹉螺号核潜艇是核潜艇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是现代潜艇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鹦鹉螺号核潜艇1951年开始研制,1952年在美国通用电船公司开工建造,1954年下水服役,1980年退役。
鹦鹉螺号核潜艇长98.7米,宽8.4米,吃水6.6米,最大排水量4092吨,极限潜深达213米,自持力50天,艇员编制105人;采用1台S2W型压水核反应堆,双轴双桨,最大航速23.3节。艇艏装备有6具533毫米水压式鱼雷发射管,总共携带24枚鱼雷。
第一代鳐鱼级攻击核潜艇
鳐鱼级攻击核潜艇是美国继鹦鹉螺号核潜艇和海狼号核潜艇之后发展的第二批核潜艇,也是美国第一代攻击核潜艇。
鳐鱼级攻击核潜艇1952年开始研制,首艇1955年开工建造,1957年正式服役,共建造4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鳐鱼级攻击核潜艇首艇鳐鱼号进行了多项开创性航行:1958年完成了潜艇史上第一次水下横渡大西洋,并在当时创造了水下连续航行31天的纪录;1958年8月12日从冰层下通过了北极点;1959年3月15日第一次在北极破冰上浮。
鳐鱼级攻击核潜艇长81.7米,宽7.9米,吃水6.1米,最大排水量2851吨,极限潜深达213米,自持力41天,艇员编制66人;采用1座S4W型压水反应堆,齿轮传动,双轴双桨,最大航速18节。
鳐鱼级攻击核潜艇共装备有8具鱼雷发射管,艇艏为6具533毫米发射管,艇艉为2具480毫米发射管,共携带22枚鱼雷。
第一代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
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了美国海军第一代中程弹道导弹,它的服役标志着潜射弹道导弹第一次构成了真正的全球性威慑力量。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1947年开始研制,首艇1957年开工建造,1959年正式服役,总共建造5艘,已全部退役。
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长116.3米,宽10.1米,吃水8.8米,最大排水量6880吨,极限潜深达213米,自持力60天,艇员编制132人;采用1座S5W型压水反应堆,单轴单桨,5叶螺旋桨,最大航速24节。
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艏鱼雷舱有6具533毫米水压式鱼雷发射管,有12枚备用鱼雷,因此总共可装载18枚鱼雷。拥有16个弹道导弹发射筒,搭载UGM-27A弹道导弹(北极星A1)。北极星A1导弹长8.7米,直径为1.37米,重量为12.9吨,射程为2200公里。
第二代鲣鱼级攻击核潜艇
鲣鱼级攻击核潜艇是美国海军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水滴形壳体的核潜艇,1953年开始研制,首艇于1956年开工建造,1959年服役,共建造6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鲣鱼级攻击核潜艇长76.8米,宽9.75米,吃水7.9米,最大排水量3550吨,极限潜深达220米,自持力100天,艇员编制83人;采用1座S5W型压水堆,单轴单7叶螺旋桨,最大航速28.3节。鲣鱼级攻击核潜艇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共携带22枚鱼雷。
第二代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
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是美国第三代攻击核潜艇,但从技术上看属于第二代攻击核潜艇 ,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沉没的核潜艇。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1956年开始研制,首艇于1958年开工建造,1961年正式服役,共建造14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长84.9米,宽9.6米,吃水7.9米,最大排水量4310吨,极限潜深达400米,自持力100天,艇员编制127人;采用1座S5W型压水堆,单轴单桨,7叶大侧斜螺旋桨,最大航速31节。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有4具MK63型533毫米鱼雷管,共携带22枚鱼雷或导弹,第一次采用沙布洛克远程反潜火箭,长6.4米,弹径533毫米,重1853千克,弹头可以装载核深水炸弹、MK46或MK44自导鱼雷,可装在标准的533毫米鱼雷发射内利用液压发射。
第二代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
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1957年开始研制,首艇1959年开工建造,1961年正式服役,共建造5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长125米,宽10.1米,吃水9.8米,最大排水量7900吨,极限潜深达300米,自持力60天,艇员编制130人;采用1座S5W型压水堆,单轴单7叶螺旋桨,最大航速30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