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 一座高耸入云的停尸房(3)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吕聿来 饰演 谢保罗
直击痛点的女性题材
将钟美宝从“恶女”转变为“受恶之人”,从探讨人性本恶到探讨“社会之恶”,是剧集的一个升华。钟美宝和她的母亲是极端的受难者,她们无疑遭受了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一切恶意。编剧选用了几个针对女性的社会议题:PUA(搭讪大师),性侵,受害者有罪论,美丽原罪。
PUA是这几年新闻的头条热词,剧集通过继父颜永原的视角,演绎了一段从建立人设,颠覆人社,建立契约,贬低人格,情感虐待,到让女人为他自杀的“血腥爱情故事”。与其说这是一段故事情节,倒更像是一段科普。
剧集的另一段原创是关于“性侵的斯德哥尔摩情结”。在《摩天大楼》出版的同一年,另一本小说轰动了整个华语文学圈,那就是作家林奕含根据自身经历写著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小说出版的几个月后,林奕含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摩天大楼》的第七和第八集,编剧利用一段动画故事,衍生讨论了这个小说中并不存在的话题。动画里的女主角被继父霸道占有,唯有爱上继父,才能让自己不再痛苦。
尽管剧集中的故事反转为了一场“卧薪尝胆”式的复仇(动画里的女主角刺死了继父),但现实世界中,作家林奕含从幼时便遭受国文老师性侵,长期受到心理疾病困扰,而在她死后,却没有人将犯罪者绳之以法。他们就像一股受害者永远无法对抗的力量,正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写道,“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鲍毓明案至今未有下文,不管养女是否如他的说辞般爱上他,但这也许只是为了解脱而假想出的爱。这一改编也是编剧另类的发声。
小说中写道:“美宝是魔鬼,她的美是引诱人犯罪。”钟美宝的一切悲剧可以说是因“美丽”而起,她因“美丽”而遭到继父性侵,因“美丽”而“诱使”男人出轨,即便是死后,她也因“美丽”而被其他女人评价为“骚货死得活该”。这些悲剧的统治者并非仅仅是犯罪中心的男人,或是不明真相指手画脚的女人,而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可怕的既定思维与社会偏见。
近几年不断有创作者利用角色发声,从《二十不惑》到《摩天大楼》,编剧都在不断灌输一种思想:“女性想怎么穿衣服是自己的自由,发生了犯罪事件不应该责怪女性,这都是男人的错”。而对于女性穿着,长相上的偏见,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几千年来,从“万花楼”到“八大胡同”,肉体的裸露一直都被女性和男性视为轻佻的象征。我们需要改变这些历史的余孽,但不能急于求成。
不管我们如何呼吁让人们放下偏见,我们都改变不了坏人已经存在的事实。而对于社会上已经成形的坏人而言,二三十年前,他们并没有接受完善的性教育,他们在遇到穿着裸露的女性时,一定会行不轨之事。当然,这绝对不是受害者的问题,这一定是犯罪者的错误。但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生活在“哥谭”而非“乌托邦”,不是每个人都有蝙蝠侠般的强大力量,女性现在就想要实现“绝对自由”,但社会无法提供安全的保障,坏人不会因为几句女性的呼声而改变自己。
我们不可能直接改变当下,对于很多当代的女性,随意穿衣依旧是危险的。但我们依然要呼吁,目的是告诉为人父母者与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儿童性教育,减少新坏人的产生,让我们的下一代拥有一个“乌托邦”的环境,让未来的女孩有“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的自由。
直击痛点的女性题材
将钟美宝从“恶女”转变为“受恶之人”,从探讨人性本恶到探讨“社会之恶”,是剧集的一个升华。钟美宝和她的母亲是极端的受难者,她们无疑遭受了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一切恶意。编剧选用了几个针对女性的社会议题:PUA(搭讪大师),性侵,受害者有罪论,美丽原罪。
PUA是这几年新闻的头条热词,剧集通过继父颜永原的视角,演绎了一段从建立人设,颠覆人社,建立契约,贬低人格,情感虐待,到让女人为他自杀的“血腥爱情故事”。与其说这是一段故事情节,倒更像是一段科普。
剧集的另一段原创是关于“性侵的斯德哥尔摩情结”。在《摩天大楼》出版的同一年,另一本小说轰动了整个华语文学圈,那就是作家林奕含根据自身经历写著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小说出版的几个月后,林奕含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摩天大楼》的第七和第八集,编剧利用一段动画故事,衍生讨论了这个小说中并不存在的话题。动画里的女主角被继父霸道占有,唯有爱上继父,才能让自己不再痛苦。
尽管剧集中的故事反转为了一场“卧薪尝胆”式的复仇(动画里的女主角刺死了继父),但现实世界中,作家林奕含从幼时便遭受国文老师性侵,长期受到心理疾病困扰,而在她死后,却没有人将犯罪者绳之以法。他们就像一股受害者永远无法对抗的力量,正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写道,“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鲍毓明案至今未有下文,不管养女是否如他的说辞般爱上他,但这也许只是为了解脱而假想出的爱。这一改编也是编剧另类的发声。
小说中写道:“美宝是魔鬼,她的美是引诱人犯罪。”钟美宝的一切悲剧可以说是因“美丽”而起,她因“美丽”而遭到继父性侵,因“美丽”而“诱使”男人出轨,即便是死后,她也因“美丽”而被其他女人评价为“骚货死得活该”。这些悲剧的统治者并非仅仅是犯罪中心的男人,或是不明真相指手画脚的女人,而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可怕的既定思维与社会偏见。
近几年不断有创作者利用角色发声,从《二十不惑》到《摩天大楼》,编剧都在不断灌输一种思想:“女性想怎么穿衣服是自己的自由,发生了犯罪事件不应该责怪女性,这都是男人的错”。而对于女性穿着,长相上的偏见,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几千年来,从“万花楼”到“八大胡同”,肉体的裸露一直都被女性和男性视为轻佻的象征。我们需要改变这些历史的余孽,但不能急于求成。
不管我们如何呼吁让人们放下偏见,我们都改变不了坏人已经存在的事实。而对于社会上已经成形的坏人而言,二三十年前,他们并没有接受完善的性教育,他们在遇到穿着裸露的女性时,一定会行不轨之事。当然,这绝对不是受害者的问题,这一定是犯罪者的错误。但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生活在“哥谭”而非“乌托邦”,不是每个人都有蝙蝠侠般的强大力量,女性现在就想要实现“绝对自由”,但社会无法提供安全的保障,坏人不会因为几句女性的呼声而改变自己。
我们不可能直接改变当下,对于很多当代的女性,随意穿衣依旧是危险的。但我们依然要呼吁,目的是告诉为人父母者与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儿童性教育,减少新坏人的产生,让我们的下一代拥有一个“乌托邦”的环境,让未来的女孩有“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