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史前动物档案馆 1 洞狮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史前动物档案馆 1 洞狮

本文核心词:

史前动物档案馆 1 洞狮


洞狮(学名:Panthera leo spelaea):也称欧洲洞狮,是一种史前猫科动物。比现代狮子壮大,四肢粗壮,平均全长2.7米,尾长有1.2米,体重为250千克。研究表明,洞狮并不是狮子的祖先,只是和狮子的关系比较近而已。
中文名:洞狮
拉丁学名:Panthera leo spelaea
别称:洞穴狮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目:食肉目
科:猫科
亚科:豹亚科
亚属:狮亚属
亚种:洞狮
现存状况:已灭绝
洞狮起源于一种早更新世时期的大型猫科动物——化石狮。到了距今50万年前,化石狮广布于非洲大陆的东部及南部。化石显示,其中一些成员选择“走出非洲”独立演化。进入亚洲东北部的成员演化成杨氏虎,而进入欧洲的化石狮不仅适应了当地的山地气候和猎物的构成,还进化成了新的亚种——洞狮。

史前动物档案馆 1 洞狮


洞狮复原图
形态特征
与现代非洲狮相比,洞狮身体的各个部位都相应增大,只是尾巴较短。它们比普通的非洲狮平均要大出25%-35%,身躯和四肢也更为粗壮。最大的雄洞狮身长3.8米,肩高可达1.4米。和现代非洲狮相似的是它们的毛皮上有隐约可见的斑纹,雄洞狮的脖颈也有环状鬃毛,只是不如非洲狮那么显著。
灭绝原因
据记载洞狮灭绝于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的消失,灭绝原因科学家推测有两种原因:一是人类的大量猎杀,洞狮曾与现代人的祖先共存了很长时间,直到约1万年前,为了和人类争夺山洞为巢穴而遭到人类大量猎杀;二是食物缺乏,大型食草动物数量下降,同时它们的主食大型欧洲野马灭绝,既失去食物又遭到人类猎杀的洞狮最终走向了灭绝。

史前动物档案馆 1 洞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