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大屠杀 现在谁也想不通 当年谁也不停手(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卢旺达的地理位置)
图西人在卢旺达只占总人口的14%,胡图人多达85%,殖民者用少数群体做自己的帮手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么做可以确保统治的长久。假如一开始就选了人口占多数的那个民族,那他们掌握了管理权后迟早要把殖民者赶走,而少数民族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会因为优待和对多数民族的畏惧,变得更忠诚更卖力。
图西人对胡图人的领导权也不是比利时人的原创,在德国人占领卢旺达之前图西人的地位就比胡图人高,那个时候部落酋长们多数是图西人,原因是图西族人放牧比较富裕,而胡图人种地比较贫穷,这财富是地位的象征,地位高了便有了统治权,这个非常合理。
原本胡图人和图西人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他们彼此通婚也互相转换,有钱的胡图人会进入酋长的管理行列,最终被吸收变成图西人;而图西人里面贫穷落魄的也会重新下地种田变成胡图人。比利时人接盘后做了一件事儿,把这种流动和转化给终结了。
1933年比利时殖民者举行了一次人口统计,完事给卢旺达人发了身份证,身份证上注明了到底是图西族还是胡图族。当时划定民族的方法很简单:家里有10头牛以上的就被认为是图西族,10头牛以下的看肤色、身高和鼻梁的宽度,肤色浅、个子高、鼻梁宽的被认为是图西族,其余的全部被认定为胡图族。
(现在的卢旺达首都基加利)
民族分清楚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期内,图西族人就帮着比利时殖民者管理自己的国家,作为二等公民他们也享受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地位。胡图人慢慢地心里就不平衡了,比起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人总是更痛恨身边的小官小吏们,胡图人就一天天地恨上了图西人。
二战结束后,反殖民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1959年卢旺达也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的社会革命。这场革命虽然没成功,但是让比利时人意识到了主体民族的威力,也意识到失去卢旺达是个时间问题,不过比利时人想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就顺应局势把管理权逐渐转移到了胡图族手里,从而降低反抗的压力,给自己的殖民统治续命。
有不少人说比利时人临走前把统治权交给胡图人,是抱着“我得不到就让它毁灭的心态”,这种说法有点为了黑殖民者而胡乱揣测的味道,在反殖民运动高涨的时期,比利时人为了减轻压力多待一天,只能顺着主体民族。
胡图人接手了管理权,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仇恨终于可以清算了,图西人从此被打压和排挤。虽然做了这种调整,但是比利时的统治只延续了3年,1962年比利时人回家卢旺达取得了独立,胡图人在法国的扶持下建立了新国家,图西人的地位就彻底发生了反转。
(大屠杀发生后外出躲避的难民)
掌握了权力的胡图族开始有意识地报复图西族,图西族从此生活压力很大,稍有不慎就会爆发官方主导下的冲突,图西族的地位连三等公民都达不到,被胡图人称作“蟑螂”或者“比利时走狗”。在之后的20多年里,图西族人因为这种遭遇不断被迫流亡,变成难民去了邻国,比如乌干达、布隆迪、刚果金。
跑到异国他乡生活,感觉肯定不好受,流浪的图西族人组建了他们自己的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一边自我保护一边计划夺取政权。1990年卢旺达政府玩起了多党制,爱国阵线就趁机回去参与竞选,结果和当时的卢旺达政府军爆发了战争,这个被称作是卢旺达内战,一打就是三年多。
3年来两边打打停停,到1993年卢旺达政府就和爱国阵线签了共享权力的停战协定,比如内阁政府的位置都一起分配。人数占优并且痛恨图西族的胡图人对此并不满意,军队和官员中有不少人对总统不满意。尽管总统和他的追随者忙着签协议推动和解,但是对付图西族的力量却在暗中默默做准备。
1994年的4月6号,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外出开会讨论和解的事儿,返回首都基加利的时候,专机在机场附近被一枚火箭弹击中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这事儿到底是谁干的至今弄不清楚,胡图族以此为理由当晚就对图西族人动了手,这个算是第2次卢旺达内战的开始,我们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卢旺达大屠杀。
图西人在卢旺达只占总人口的14%,胡图人多达85%,殖民者用少数群体做自己的帮手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么做可以确保统治的长久。假如一开始就选了人口占多数的那个民族,那他们掌握了管理权后迟早要把殖民者赶走,而少数民族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会因为优待和对多数民族的畏惧,变得更忠诚更卖力。
图西人对胡图人的领导权也不是比利时人的原创,在德国人占领卢旺达之前图西人的地位就比胡图人高,那个时候部落酋长们多数是图西人,原因是图西族人放牧比较富裕,而胡图人种地比较贫穷,这财富是地位的象征,地位高了便有了统治权,这个非常合理。
原本胡图人和图西人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他们彼此通婚也互相转换,有钱的胡图人会进入酋长的管理行列,最终被吸收变成图西人;而图西人里面贫穷落魄的也会重新下地种田变成胡图人。比利时人接盘后做了一件事儿,把这种流动和转化给终结了。
1933年比利时殖民者举行了一次人口统计,完事给卢旺达人发了身份证,身份证上注明了到底是图西族还是胡图族。当时划定民族的方法很简单:家里有10头牛以上的就被认为是图西族,10头牛以下的看肤色、身高和鼻梁的宽度,肤色浅、个子高、鼻梁宽的被认为是图西族,其余的全部被认定为胡图族。
(现在的卢旺达首都基加利)
民族分清楚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期内,图西族人就帮着比利时殖民者管理自己的国家,作为二等公民他们也享受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地位。胡图人慢慢地心里就不平衡了,比起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人总是更痛恨身边的小官小吏们,胡图人就一天天地恨上了图西人。
二战结束后,反殖民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1959年卢旺达也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的社会革命。这场革命虽然没成功,但是让比利时人意识到了主体民族的威力,也意识到失去卢旺达是个时间问题,不过比利时人想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就顺应局势把管理权逐渐转移到了胡图族手里,从而降低反抗的压力,给自己的殖民统治续命。
有不少人说比利时人临走前把统治权交给胡图人,是抱着“我得不到就让它毁灭的心态”,这种说法有点为了黑殖民者而胡乱揣测的味道,在反殖民运动高涨的时期,比利时人为了减轻压力多待一天,只能顺着主体民族。
胡图人接手了管理权,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仇恨终于可以清算了,图西人从此被打压和排挤。虽然做了这种调整,但是比利时的统治只延续了3年,1962年比利时人回家卢旺达取得了独立,胡图人在法国的扶持下建立了新国家,图西人的地位就彻底发生了反转。
(大屠杀发生后外出躲避的难民)
掌握了权力的胡图族开始有意识地报复图西族,图西族从此生活压力很大,稍有不慎就会爆发官方主导下的冲突,图西族的地位连三等公民都达不到,被胡图人称作“蟑螂”或者“比利时走狗”。在之后的20多年里,图西族人因为这种遭遇不断被迫流亡,变成难民去了邻国,比如乌干达、布隆迪、刚果金。
跑到异国他乡生活,感觉肯定不好受,流浪的图西族人组建了他们自己的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一边自我保护一边计划夺取政权。1990年卢旺达政府玩起了多党制,爱国阵线就趁机回去参与竞选,结果和当时的卢旺达政府军爆发了战争,这个被称作是卢旺达内战,一打就是三年多。
3年来两边打打停停,到1993年卢旺达政府就和爱国阵线签了共享权力的停战协定,比如内阁政府的位置都一起分配。人数占优并且痛恨图西族的胡图人对此并不满意,军队和官员中有不少人对总统不满意。尽管总统和他的追随者忙着签协议推动和解,但是对付图西族的力量却在暗中默默做准备。
1994年的4月6号,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外出开会讨论和解的事儿,返回首都基加利的时候,专机在机场附近被一枚火箭弹击中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这事儿到底是谁干的至今弄不清楚,胡图族以此为理由当晚就对图西族人动了手,这个算是第2次卢旺达内战的开始,我们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卢旺达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