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读后感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读后感
本文核心词:读书,读后感,爱书,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开始看到这个题目原本以为是鸡汤文。看到作者的简介,以及给女儿的告别信这个字眼,我就非常的想拿来读一读。
首先作者生活在阿富汗,它是一个伊斯兰国家,阿富汗(即中国古代所说的大月氏)的地理位置,也很奇特,它跟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等过相邻接。这样的地理位置对阿富汗来说是悲,对邻国来说却是喜。对于战争我并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这些国家战争的起因,一部分是因为资源,一部分则是因为宗教。
作者叙述了从她出生到现在的,她的所有的遭遇。最开始的战争是与苏联的战争,然后是内战,持续了十多年,之后就是落入了塔利班的统治。在这些不断的战争中,法齐娅·库菲在不断地成长,从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少女,嫁给心爱的男子,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成为联合国在阿富汗的工作人员,之后是参加竞选,成为议员,竞选副议长成功,这一步步的说起来是很容易的,谁又知道这其中的心酸。
法齐娅在一个大家庭里长大,她的父亲一夫多妻,有23个孩子。他们那女孩十二十三岁就可能结婚,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正经受苏联和伊斯兰圣战游击队的夹击,给孩子的信里说,我很高兴你们不用经历那样风云变幻的时局,不用担惊受怕。作为孩子,本来就不该承受那样的苦难。大家庭人多,虽然人多会争宠,但是每个母亲都平等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在重男轻女的国家,她享受着超然待遇。大家可能会拳打脚踢但没有停止过相爱,可见任何情况下,家庭团结相爱会战胜外界一切阻力。
父亲遇害后她写道,我们告别了花园里清冽的井水和枝叶茂盛的大树,成了自己国土上无家可归的难民。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觉得特别的心酸与无奈。最差劲在和平处没家的人至少还有国家,可是一个连国家都没有的人能去哪呢?四处逃躲动荡不安。我觉得应该庆幸自己太幸运生在了一个和平安宁的年代与国家,背后有国家保障。记得一次次国人在外国遇到大事件驻外大使馆都会派飞机接回来,那是何等为自己国家骄傲的事啊,显然作者当时国家处境是可望不可及。
给女儿的信中有一句:我希望你们自由飞翔,追逐梦想,当然我也希望你们能有幸福的家,一个爱你们的丈夫,享受生儿育女的快乐。
对性别的观点可以改变,会改变,即使是最保守的人士也能做到。改变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敌人,你们必须学会接受它,视其为生命的一部分。”
法齐娅小时候经常作着改变,因为总有战争暗杀打破美好。也许每位妈妈都是这样,对孩子充满期许,充满美好的祝愿,可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是她们能够平安,幸福。战争,让那个国家充满了苦难,可是每位妈妈对孩子的祝福都是一样的。
在战争的大环境下,自己最尊敬的哥哥穆基姆死了,穆基姆的遇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本算不了什么,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被害,妇女遭到强奸,家庭遭到洗劫和破坏。食物和水都还奇缺,更别提正义了。
一个国家在战争情况下别提规则制度了。人们时刻处于危险中,保住性命最重要,也许规则就荡然无存,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和平。
对女儿的信中,法齐娅谈到忠诚,明白忠诚的含义:忠于信念,忠于家庭,忠于朋友,忠于邻居,忠于祖国。你们必须忠诚于既真又善的伊斯兰教信念,即使力不从心也不要忘记帮助并关爱周围的人们。是的,忠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忠诚不仅仅是对他人,对家庭,对在外的一些事物,还有就是忠于自己。在我短短十几载的光阴里,遇见的人,看过的书都让我的认识得以改变,眼界得以提升,让我更多的看到自己。心中有自己的法则,信念,底线以及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就是因为一些经历,让我得以成长,得以更多的去认识自己并且学会和自己相处,忠诚于自己。
法齐娅的母亲在国家内战,战乱,四处逃荒动荡不安之时去世,作者失去了最亲近的母亲极度难过了半年,兄弟姐妹们决定让她继续接受教育,由此走出伤痛。后来有对法齐娅的追求者,家人们都认为财富和金钱最重要,书中写道:“但对我来说这些都不值一提。金子有什么用?我想要的是自由。如果活在她们推崇的世界里,我会像一只小鸟被困在镀金的笼子里”。很佩服作者冲破世俗文化的认知。这就是有知识和无知的人之间最大的差距,知识让人可以到达任何你想到达的地方,眼界也因此开阔,必须知道自由才是最珍贵的……任何时候经济事业独立的女孩子,无论对方是贫穷还是富贵,都不会有太大影响。人都是要对自己负责和努力,好的夫家都只能是锦上添花。
“本来春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真的很想回到大学校园去”。
而阿富汗却没有崭新的春天,仍在残冬里。万物恢复生机 它们没有生命,却也没有力量遏制它们生存 ;而阿富汗的人民、中东的人民,千千万万仍处于战火下的苦难人民,有着鲜活的生命,却无法决定自己该怎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