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曹操为什么要杀掉孔融(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逆天下流
为官的孔融可谓一刻都停不下来,没多久他又冒着触怒汉献帝的危险为簪越的荆州牧刘表说情,事情是这样的:
刘表不向朝廷进贡,竟然还郊祀天地(欲图谋不轨)。朝廷想要处置刘表,可孔融反对的理由是为了维护国家良好形象,应当忍一忍。
建安五年,汉献帝想要为死去的南阳王刘冯、东海王刘祗规定四时致祭,为此询问孔融意见,孔融以先王未有此例和不合礼仪成功劝献帝打消念头。
前面的这些经历似乎与曹操为何要杀死孔融关系不大,实际上不是,从上述经历可以看出孔融是一个为了心中大汉与主流思想唱反调的人,尽管他志向远大,进言也处处引经据典,可是在他的每一次进言中都会得罪各派权贵,这也为后来得罪曹操买下了伏笔。

曹操为什么要杀掉孔融


《新三国演义》电视剧曹操形象
一开始,曹操攻屠邺城时,儿子曹丕看到袁熙(袁绍二儿子)的妻子甄姬美貌异常,便私自纳为妾。孔融得知后写信给曹操,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的历史嘲讽曹操,曹操一开始不明白,问这是出自哪里,孔融回道:“从今天发生的事情来看,就是这样。”(实际上是嘲讽曹操有武王之心,取汉室而代之。)
后来,曹操征讨乌桓,孔融又没闲着,写信嘲讽曹操:“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嘲讽曹操穷兵黩武,对国家不利)。
再后来,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禁酒令”事件。
由于饥荒战乱,曹操上书请求禁酒,孔融为此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用词遣句多有侮慢之意。见《后汉书·卷七十》:
融集与操书云:“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钟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不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屈原不餔蓸歠醨,取困于楚。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又书曰:“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孔融之所以用词侮慢,是因为他看到了曹操诡诈的一面,一心想着匡扶汉室的他自然不能容忍曹操的独断专横,所以说孔融与曹操的梁子早已结下,而且很深。后来孔融又上述朝廷,建议取消封建诸侯,其目的也是担心曹操拥兵自重而谋反。
孔融不是阿猫阿狗,这点曹操是深知的,随着孔融身份地位的日增,其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献帝做决定之前都会咨询孔融的意见,曹操对孔融日益忌惮。
机会来了,一个人的出现让曹操看到了希望。
这个人就是山阳人郗虑。
据《续汉书》记载,郗虑,字鸿豫,年少时在郑玄门下学习。据虞浦《江表传》记载:献帝曾约见孔融和郗虑,问孔融郗虑有什么特长,孔融答道:“可以一起论道,但不能一起做官。”郗虑当然不服气,极力反驳:“孔融当时做北海相时,郡没打理好,老百姓四处流离,他的为官之道又在哪里呢?”两人从此不合,是曹操写信做中间人调解。
郗虑升为御史大夫时,曹操预感到时机到了,便故意写了一封言辞恳恳的信向孔融说明自己无意离间二人,希望二人重修于好。孔融回信表示感谢,并在信中再次表达了自己对郗虑德行政绩的不满,这是这些不满促成曹操与郗虑的联手。
一年多后,孔融升至太中大夫,此时的他宽容少忌,因为有宾客拜访,所以经常感叹:“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另外,孔融喜欢提携有德行的后辈,并且称赞他人的长处,因而海内的贤士都信服他,尊崇他。
曹操肚子了本来就积满了抑郁不满,看到孔融如日中天更是心生妒忌,再加上郗虑这时诬陷孔融,所以唆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冤枉孔融在北海郡召集徒众图谋不轨,又诬陷孔融身为九卿不遵守朝廷的礼仪,并与无官职的弥衡说一些不检点的话(即无父无君之类的话语),两人更是相互吹捧:弥衡说孔融时“仲尼不死”,孔融回答:“颜回再生”。这些罪名都是大逆不道、违背纲常,因而孔融获罪下狱,与妻子女儿和儿子一起被杀,时年五十六岁。
覆巢之下
在此不得不提到一个成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是孔融被抓后希望罪责都归他一人,不要牵连家人。当时孔融育有一男一女,女儿当时七岁,儿子九岁,因为寄宿在朋友家里得以逃过一劫。当孔融被捕时两人还在下棋,旁边的人问为什么父亲被抓了还能如此淡定下棋,他们回答道:“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