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袁宏道《天目(一)》原文与赏析(2)

2023-02-25 来源:文库网
下面集中笔墨写天目山的七绝景色。这里不以游踪为序,而是按景物分类描述,文笔清新,富有形象性。写水,山多瀑布,飞流淙淙,如万匹白绢,悬于天际,此一绝也。这里从瀑流之多,色之白,声之响,状之奔泻等几方面来写,决无“山高水乏”之缺陷。写山,山色苍润,郁郁葱葱,山峦深奥奇巧,山径曲折蜿蜒,山壁竦峭斗立,此二绝也。从四个方面写出山的风采神韵,绝不是“石峻毛枯”的山峦。写庙,“庵宇皆精”,掩映于幽谷悬崖之上,此三绝也。故此山为“道教三十四洞天”。写雷,雷声甚小,若婴儿啜,此从侧面烘托天目山空旷高远,此四绝也。写云,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大地如琉璃海晶莹剔透,众多山峰涌出云层,如水上浮藻游动,此五绝也。这里运用巧妙的比喻,绘出云之色彩、动势,而且还以大地、山峰从侧面表现了云海的动态美、光泽美。
写松,是粗“四十围”,高“不逾数尺”,树冠如盖,与他山之松不同,此六绝也。写茶笋等特产,茶味香,远胜杭州龙井; 笋味美,清远过破塘 (浙江地名) 竹笋,此七绝也。作者以排比句式,比喻修辞法为读者展现了天目山胜景。面对如此山水,怎不赞道: 此是大江之修行隐逸之胜地呢? 于是产生出资结室于兹的想法,此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天目山神采。www.chaocs.com
在分别描述天目山七绝之后,作者才依时间顺序,按游踪轻点几处景物。先写第一天晚上宿幻住庵,幻住庵是中峰道场,离山脚十几里路,其景观空阔、众多,然而本文仅以“晨起看云”一笔带过。然后写“登绝顶”,晚上又宿高峰死关。第二天,“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对活埋庵亦是一笔带过。“活埋庵”何以名之,作者未释,留给读者思考。一篇游记为何将足迹所到之处轻轻带过呢? 这是因作者游天目山同时写了两篇游记,第一篇是对天目山全景着笔,第二篇是重点景观分别描述,如此形成袂连而出绝不重复的姊妹篇。请看《天目 (二)》记述道:“天目之山,敞于幻住,奇于玉立,险于狮子岩,幽于活埋庵。”这里各一一字分别概括了四处景观的特点,幻住庵“
敞”,玉立峰“奇”,狮子岩“险”,活埋庵“幽”。文中又继续描述:“ (活埋) 庵小而饰,竹石皆秀,面峰奇削,广不累丈,游人行刀脊上,发皆竖。峰顶老松,偃石侧出。”如此描绘,读者定知“活埋庵”之由来。“幻住 (庵) 即中峰道场,景尤空阔,诸峰奇态,毕供眼前。从山足至此,可十余里。由幻住 (庵) 而上,山愈高峻,然佳处皆在山半。”“玉立(峰) 骨色类湖石,一峰拔地立,玲珑纤峭,高千余级,四面石壁刻露,攒青簇黛,似有高手堆叠而成。”“狮子岩架壁为阁,下临无地,巨木绣壁如韭,飞岩怒壑,不可尽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