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北京马三儿怎么判(2)

2023-02-23 来源:文库网
有一天,我和几个发小,又凑齐了钱去“康乐”。小黄好不容易才帮我们找到一张饭桌,我回头一看,人家马三儿自己一个人叫了一桌子的菜,还有两瓶冰镇青岛啤酒。小蔡和小黄都面带桃花、喜笑颜开,和马三儿你一句我一句,谈笑风生。当时,我们全傻了,人家马三儿和我们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呀。
说到闲,我们谁也比不了马三儿,他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所以能半宿半宿地排队去买中央乐团“星期音乐会”的票。他还有工夫夏天在玉渊潭成天游泳,冬天在北海冰场疯打冰球。这就是20世纪50—60年代北京城的那批真正的玩主。
1966年以前,北京只有这一种玩主。这群玩文学的、玩艺术的各路豪杰,在他们眼里都属于“学派”,就都是“雏儿”;既未尝过人间疾苦,也就自然不知道人间欢乐;根本不懂何谓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全是一片抽象的理想主义傻学生,里外都是一个“虚”字。 马三儿为首的这帮玩主,在体制外,在社会外,早就明白了理想主义的空泛。他们直面短暂人生中的短暂青春,于是千方百计、砸钢卖铁——充分挥霍年华,享受人生。
除了游泳、滑冰、弹吉他、骑摩托等等以外,最重要的还是泡妞儿。他们都是踩在当时社会容忍度的悬崖边儿上,马三儿自然变成了北京玩主的大哥大,因为他是唯一从悬崖底下爬回来的幸运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