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正圆吴蔚文的结局是什么,历史上有吴蔚文?(3)
吴蔚文叮嘱吴聘,说如果想让周莹接手典当行的生意,那你就要提醒她,以后凡是跟典当行有关的生意,都让她留意,但别露痕迹。这也是他精明的一面。 另外,县令赵白石在赈灾的时候,吴聘也想盖粥棚施粥,想着第二天就能施粥最好。 吴蔚文觉得不妥,说赵白石召集大家募捐,就是铁了心要做一番政绩,他在那边发馒头,你在这边施粥,不是存心抢他风头吗? 他跟吴聘说,不是见死不救,而是缓两天,等赵大人完成了他的政绩,东院再出手。要是贸然出手的话,惹祸上身,到时候想帮谁都帮不了了。 懂得适时收敛光芒,也是一种处事的精明。 06 临变不惊吴聘去世的时候,杜明礼来吊唁,吴蔚文没露出丝毫不满的情绪;胡志存派管家来送挽联,吴蔚文也以礼相待。 后来吴家东院抄家的时候,杨管家慌里慌张的跑进来说,老爷,外面突然来了很多的兵,把东院团团围住了,而且还不准任何人进出。
这时不管是管家、家人,还是夫人,都慌乱不已;而吴蔚文却淡定的端着碗说,给我再盛一碗胡辣汤。官兵要带走他的时候,他还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吃完那一碗胡辣汤。 所谓泰山压于顶而面不改色,就是这样的吧。 07 有眼光、有远见吴蔚文还是一个有眼光、有远见的人。 不管是让周莹进学徒房学生意也好、进六椽厅晨会旁听也好,都说明了他的眼光独到。 虽然其中有不少吴聘建议、说情的成分,但吴蔚文作为一个大家长能同意,不顾其他人的反对能坚持。这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也是很有远见的。 当然刚才说的都是相对比较小的事,吴蔚文最大的眼光、最大的远见,就体现在他在知道东院即将出事的时候,所做的长远安排。 他先是和几个兄弟断绝关系,假装闹翻,以免他们受连累。又为了保护周莹和吴家未来的孙子,把周莹赶了出去。 在找托付的人时,吴蔚文想来想去就选定了王世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