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三变文集是谁写的
柳宜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柳三复、柳三接和柳三变,柳三变就是柳永,柳三变字景庄。后柳永自己改名为柳永,连自己的字也改了,改为耆卿。当时柳氏三兄弟的名声很大,被称为“柳氏三绝”。
柳永的仕途之路很是坎坷,四次科举不中,直到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往年落第的才子放宽了要求,柳永才及第。当时柳永已经年过半百,但是柳永依然十分喜悦,被授睦洲团练推官。柳永前往,睦洲上任的时候路过苏州,并前去拜访了在苏州的范仲淹,到了睦洲后深受当地知府吕蔚的赏识,吕蔚向上举荐柳永,但是被朝廷以“未有善状”给驳回了,此后柳永就一直被调来调去,并且只是做一些小官小吏。
皇佑五年即公元1053年,柳永去世,由于没有亲人,穷困潦倒,柳永死后,是和他交好的青楼女子凑钱埋葬了他。
虽然柳永一身坎坷,但是也正是这坎坷的经历造就了柳永在诗词上的成就,柳永的词很多都体现着他一生宦游浮沉的经历。柳永还用大量的诗词描写了平民女子的心声,他大众化、平民化的诗词特点,将词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柳永是第一个对宋词进行改革的词人,这对后来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柳永的评价
柳永是中国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对于中国宋词的繁华有着突出的贡献。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的词虽以婉约为主,但他是对意象的建构,意境的把握,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斟酌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走向,且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