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高级的爱,是听懂孩子说话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今天,我们来分享《非暴力沟通》的第五部分内容,最高级的爱,是听懂孩子说话。 父母最高级的爱,是听懂孩子说 不久前,看了一期《少年说》,其中一小段视频引发了广泛热议。 站在台上的小姑娘满脸委屈,带着哭腔说:我有一个妹妹,她特别喜欢招惹我,每次我要去她的时候,她经常到爸爸那里去告状。爸爸,每次你都不管事情真相是什么,就直接来教训我,你能不能相信我一次? 小姑娘说完,观众席上的爸爸却开始循循善诱开导女儿:你上学也学过孔融让梨的吧?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吗,你又比她大六岁,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小姑娘的情绪没有好转,继续反驳说:但是每次明明都是她做错了,为什么每次都要让我道歉? 爸爸无奈地笑了:“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听到这里,小姑娘有些着急了:“可是我每次都让着她,那我让着让着她每次就认为这是一种习惯,所以她怎么欺负我,她都认为你不会说她。” 这时,爸爸表情严肃起来:“还是刚才那句话,爸爸再重复一遍,毕竟她小吗。” 短短四十几秒的视频,看得人很扎心。 看得出来,小姑娘平时总是让着妹妹,对爸爸的偏心都忍着,是个懂事的孩子;可是,面对女儿的指责,爸爸满脸无奈,一遍遍地解释,也不能说是个坏爸爸。 可是,父女俩的交流更像是自言自语。爸爸想用孔融让梨的大道理说服孩子,女儿想让爸爸知道自己的委屈。 于是,你就懂了,父女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谁也没有听懂对方想说的话。 我们都知道沟通是相互的,除了表达自己,我们还要学会懂得倾听。 《非暴力沟通》中说,通过倾听,我们会意识到其实人与人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需求和感受,越不害怕和他们坦诚沟通。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爱德华设计了著名的“无表情面孔实验”。被纳入研究的妈妈和婴儿正常互动,孩子表现得很,妈妈忽然板住脸,对孩子的表现不作任何回应。 开始时,孩子企图用熟悉的方式重新唤起母亲的注意力,反复尝试无果,最后崩溃大哭。 研究中发现,在母亲对婴儿不理不睬的这段时间,婴儿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更可怕的是,两周以后,婴儿再度回忆起“面无表情”事件,依然发生了可怕的生理反应。 试验结果很残酷:当孩子的情感需求被忽视,他们会很痛苦,更不要说真实表达,或者和父母沟通。 共青团湖南省委主持的一项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调研,似乎是这项实验的进一步延伸。 调研人员统计了长沙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求助热线受理的1276万个案例。结果发现,亲子沟通不良是导致问题青少年的主要原因。 在上万个家长求助案例中,46.2%的家长已经严重丧失与孩子沟通的能力,这个数字相对于七年前的调查结果上升了1.2%,并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在亲子沟通障碍的家庭里,孩子反感甚至拒绝与父母交流。“你不懂,懒得跟你说”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很多孩子干脆关闭了向家长敞开的那扇心门。 一个11岁的小男孩说,他已经一个多月没跟爸爸妈妈讲话了,问他为什么,他坦然地回答,他们不了解我,跟他们说了也是白说。 为人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的标尺衡量孩子的一切,或者自以为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唯独丧失了倾听的能力。 父母最高级的爱,其实是听懂孩子说话。 很多父母都知道,倾听孩子的重要,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该如何倾听。 马歇尔在《非暴力沟通》中告诉我们,首先,就是要不带偏见看待孩子的行为,而是真正倾听他们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感受。 想起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林克莱特是一个知名的节目主持人,有一次直播现场,他问一个小男孩,长大后想干什么。孩子眉飞色舞地说要当飞行员,林克莱特接着问,你想过没有,如果你的飞机在太平洋上空熄了火,你准备怎么办呢? 孩子想了一会儿,坚定地回答,我告诉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打开降落伞跳出去。 孩子刚说完,全场观众哄堂大笑。大家心想,到底还是个孩子,关键时候还是想着他自己呀。 林克莱特却没有笑,他继续注视着孩子,想看看他接下来的表现。 没想到,孩子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在林克莱特的鼓励下,孩子说出这样一句话:“我回去拿燃料,然后回来再把飞机开回去。” 台下的观众只剩下茫然和愧疚的表情,只因为他们没有等到把孩子的话听完,便自以为是地误读了这个小小男子汉的善良和担当。 非暴力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就是用心体会别人的观察,理解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需求。 其次,就是给予孩子反馈。 在我们理解了孩子的需要后,要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同时还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告诉孩子,如果我们的理解不正确,他们可以随时纠正我们。 马歇尔给出的建议是,尽量使用疑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当孩子不开心,你可以问他:“你很难过,是因为考试没考好吗?”。当孩子闹脾气,你可以问他:“你是希望妈妈多陪陪你吗?” 使用疑问句,可以让我们从孩子嘴里获得更多信息,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父母进行反馈的时候,语气也很重要。有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明明是想沟通,但对方的回答却充满敌意。这时,你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使用了不恰当的用语,让孩子感觉,你是在下结论,却没有体会他的感受。 正面管教之母简•尼尔森博士说,积极的倾听,能帮助你的孩子了解他自己的感受,以及表达这些感受的恰当方式。带着爱和理解,认可一个孩子的感受,会打开真正的情感联结和解决问题的大门,建立一种持续一生的爱和信任的关系。 说是一种能力,听是一种态度,竭力说服不如洗耳恭听。 所以,一个合格的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衣食无忧的,不是昂贵的辅导班,更不是天价学区房,而是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深度阅读的全部内容。 明天我们将为大家分享《非暴力沟通》的第六部分内容:所谓高情商,从来都不是忍着。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慈怀读书会,了解后续内容,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文:Jenny乔,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你笨算我输。 「今日话题」 一个合格的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父母该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