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好的人生,要学会做减法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好的人生,要学会做减法


本周我们要读的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该书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本周我们将分别从七个习惯来深度解读这本书。   今天我们来分享第三个部分:最优主义对人的影响。   越努力不一定越幸运   热播剧《都挺好》中,姚晨饰演的苏明玉因为想要出国留学,拼命勤工俭学攒钱。   她做了两份兼职,把自已搞得很累,一个月能赚个三千块左右。   作为一个大二女生,苏明玉真的非常努力了,除了学习,她几乎用赚钱这件事填满了自己的每个时间缝隙。   但是,当她遇上师傅老蒙的时候,却被带着算了一笔账:   出国留学保守估计需要三十万,而苏明玉“一个月花八百,能攒两千多块。”   其实,这数字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已经非常可观了。   但老蒙却指出,按照这样的做法,苏明玉毕业之后,还是需要继续打工。   而按照苏明玉学校本科生的均价,工资最多不会超过四千块。   而且,随着成本的提高,苏明玉继续打工攒钱,一个月最多也就能存三千。   这样的话,攒到三十万需要小十年。   而这样出国之后,她还是只能当个穷学生。   她不努力吗?不拼命吗?都不是。   其实,苏明玉的经历并非个例。   生活中,很多人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每天起早贪黑,努力到极限,却依旧和失之交臂。   事实上,问题并不是出在努力上,而是在于努力的方向出了问题。   卡罗尔.德韦克曾说:努力很重要,但不动脑子的努力和努力方向不对时,一切都是徒劳。   这时候,最优主义才能帮助我们破局。   而所谓最优主义,就是帮我们找对方向,把力气都用在刀刃上。   最优主义就是对自己对事情进行有效管理   说白了,最优主义就是对自己的事情进行有效管理。   史蒂夫·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有效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她在毕业之后,又继续考研读博。   与此同时,她还学习了包括摄影、烘焙等等好多新技能。   她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她做的每一件事,好像都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我只是坚持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说到这里,就需要提到“时间管理矩阵”。   这个矩阵用重要性和紧要性这两个维度,把我们要做的事情分为四种,分别是: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和不重要紧急。   如果让你给这四种事情排个序,你会把哪件事排在第一位呢?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把重要紧急这件事放在第一位。   理由也很充分,你看,时间紧,任务重,不先做这个那做哪个呢?   但事实上,史蒂夫·柯维却不认同这种说法。   他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出,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思维,对需要处理的事情重新排序:先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在对的地方用力。   需要强调的是,最优主义和完美主义不同,它并不要求我们做到事事完美,反而,它只是告诉我们在合适的处境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最优主义就是做减法   白岩松就始终奉行着最优主义,始终坚持在对的地方用力。   在对的地方用力,就意味着要学会做减法。   白岩松曾感慨:“我现在的成绩,只是因为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只专注做新闻。”   事实上,站在白岩松的位置上,他的机会很多,受到的诱惑也有很多。   新闻这条路很辛苦,他可以转型做其他轻松一些的工作,甚至也有机会下海经商。   他在《光阴的》里时曾说:“30岁最大的感受是回头看,我觉得做减法都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要做减法?   你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该去做,八条线拴着你,你能跑多远,它可能会互相牵制。”   看过一个漫画,一个工人在挖井,挖一会儿挖不到,就换个地方挖。   多次循环之后,坑挖了不少,水却没有见到一点。   但事实上,站在上帝视角,有好几次,这个工人都挖得快接近水源了。   但是,因为他的不坚持,所以迟迟不能成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和这位挖井的工人很像,给自己挖了很多坑,却没有一件事做成功。   而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在于不专注。   这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说:“我也非常想专注做一件事。   可是,生活中那么多干扰,避也避不开啊!”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干扰呢?   史蒂夫·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给出了解决方案。   他说,我们只需要坚持做两件事情。   第一,勇于说“不”,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   歌德曾说: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史蒂夫·柯维在书里也说,若要专注于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此时需要又说“不”的勇气。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工作或是学习的时候,突然朋友想来叙叙旧,打来了一个电话。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说“不”。   毕竟,被人打断是非常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的。   但是这个说“不”也是需要技巧的。   比如,我们可以告诉朋友:“实在是不好意思,现在我这边有点事情,再等一个小时之后,我再回给你。”   需要强调的是,做了承诺之后,最好在纸上或者手机上记上一笔。   到了约定的时间,一定要回复,这样也可以不影响朋友之间的感情。   第二,学会授权:凡事不必事必躬亲。   史蒂夫·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授权是提高效率或效能的秘诀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   已故著名企业家潘尼曾说过,我这一生中,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放手”。   具体怎么放手呢?   工作时,如果有助手,我们可以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分配给他,把自己留下时间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生活中也是这样,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一边赚钱养家一边带娃做家务的妈妈,你可以放手把一些事情交给老公去做。   不要觉得他做的不如你好,谁都是慢慢在实践中进步的。   完美主义太累,不如做个最优主义者,给自己松松绑,也让自己有机会赢得更美好的人生。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深度阅读的全部内容。   明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第四篇的解读内容:好的人际关系是怎么样的。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慈怀读书会,了解后续内容,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文:遇见宁静,公众号:遇见宁静,、情感、亲子、观点的暖文树洞。   「今日话题」   最优主义就是始终坚持在对的地方用力。在对的地方用力,就意味着要学会做减法,要专注。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该如何专注,为自己赢得美好人生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