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天生非此》:弟弟和爸爸妈妈才是一家人,我不是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天生非此》:弟弟和爸爸妈妈才是一家人,我不是


杨栩楠写了一封信给他两个月大的弟弟:   她说,自己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很少让爸妈担心,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也会隐藏自己的小情绪。   所以她希望弟弟,单纯,勇于索取,能被拒绝,做个不那么乖的孩子。   她还告诉弟弟,爸爸只是刀子嘴豆腐心,为了照顾弟弟,他已经两个月没睡好过觉了。   也要爱自己的妈妈,为了生下他,妈妈经历了两次胎停,还是大龄产妇,体重也增加了四五十斤。   虽然对弟弟要求那么多,但是她永远都爱他。   台下的妈妈瞬间被感动的泪崩,女儿懂事得让人心疼。   也有网友纷纷表示我也想要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可惜懂事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   前两天同事讲了他家大儿子的一件趣事,邻居逗孩子说,你们家谁是老大啊?   孩子脱口而出,“在我们家,弟弟是老大,妈妈是老二,爸爸是老三,小狗是老四,我是老五。”   邻居问为什么,孩子说,弟弟还小,什么事都得让着他,所有人都得哄着他。   不能惹妈妈生气,她一生气全家都跟着遭殃。   不能惹爸爸,因为他是赚钱的。也不能惹小狗,因为小孩子要爱护小动物。   同事说,他以为五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想到他竟然如此的敏感。   其实他只不过想让调皮捣蛋的儿子懂事一点,能够尊老爱幼、也能够体贴善良,不料自己矫枉过正,教变了味。   还好《少年说》里杨栩楠的妈妈是个明白人,她一直在告诉孩子不要取悦任何人,要勇敢做自己。   很多时候爸妈不经意的,会让孩子感受到每个人在家庭中不同位置的差异,却不知道这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   《天生非此》中,奥利弗•詹姆斯说,每个人在家庭中的位置不一样,爸妈的偏爱,孩子的性别,出生的顺序都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甚至会影响他的未来。   央视有个纪录片《零零后》,里面有个叫谈雨萌的女生很特别。   自从有了妹妹,她和爸妈就没怎么说过话。   妈妈很伤心,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而她却说,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得太快了,妈妈跟不上了吧。   但其实,仔细观察这一家人的相处,就能看出端倪。   他们一家人和朋友出去旅游,两岁的妹妹被爸妈呵护,而雨萌跟着他们,却像是个外人。   妹妹是妈妈意外怀上的,怀着的时候却十分不容易。   妈妈问谈雨萌想不想要个妹妹时,谈雨萌的态度很模糊。   但是后来妈妈也没再提起过妹妹这个话题,直到妹妹出生,她更被忽视了。   正是的忽视导致了亲子关系冷淡,姐妹之间也没有多少温暖。   其实中不少这样的家庭,本不该老大承担的事情,却因为老二的到来不得不承担。   就像奥利弗•詹姆斯说的,随着孩子的数量不断增加,父母对他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越来越少。   由于父母的焦虑情况有所好转,对孩子行为的干预也随之减少。   父母对第二个及之后的孩子的期望要小得多,第一个孩子却是期望的载体。   原来父母对待孩子的不同方式,不仅会影响他们在家中的角色,会造成同胞竞争。   父母是否能给孩子正面回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奥利佛在书中说起他在接受临床心理学培训时遇上的第一个患者,那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事都提不起兴趣的姑娘,在她看来,奥利佛也不过就是个多管闲事的心理医生。   后来,奥利佛发现,这个女孩在家里一直被忽视,没有一个成年人对她的出现表现出过兴趣,无论她做得多好,也从不对她的成绩表现出喜悦。   缺少父母的期待,让孩子绝望。   心理学家发现,从婴儿期到童年早期和中期,我们需要父母对我们的选择和行为表现出满意,但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他们对我们抱有期望,否则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为人父母,首先就要学会尽可能公平地对待家里不同的孩子。   每个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都会影响他的性格。   比如家庭里最小的孩子,经常性格比较懦弱。   一方面是家里的哥哥姐姐不希望自己的权威被挑战,另一方面是父母忙于培养年龄较大的孩子,而忽略最小的孩子,久而久之,年纪小的孩子就会变得懂事听话,他们在通过这种方式来巴结自己的父母,也在家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定位置。   有时候,父母未必是故意厚此薄彼,但是父母不经意间的举动,落在孩子眼里,就是区别对待。   其次,为人子女,我们也要学会处理童年的伤害。   一个家庭中,亲疏远近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成年后的我们,要学会处理幼年的伤害,不要让悲剧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演,最好的办法就是梳理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这么做,就是为了看出父母到底是如何看待我们的。   比如一个家庭的老大,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和责任,就像《都挺好》中的大哥苏明成,就总是觉得孝顺父母,全家和谐是自己的责任。   但如果他能够看到,这只是家庭赋予他的角色,他也可以改变这种角色,就不会背负原生家庭如此沉重的负担。   在探索角色时,你可以尝试写出自己在加重扮演的角色,比如父母是怎么评价你的,他们对你的兄弟姐妹又是什么态度,他们是对你偏心,还是更喜欢其他孩子?   接下来,你可以尝试着往相反的方向发展。比如家人给你的评价是爱说话,滔滔不绝,那么在外人面前你可以试着沉默。   比如家人觉得你很懒,那你就可以尝试着回家洗碗。   虽然很难改变家人对你的固有观点,但作为一种治疗,能够让你获得全新的体验。   探索全新自我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每一次的痛苦就像是破茧时的呐喊,下一步一定是美丽的绽放。   造就现在的我们的不止有家庭,还有自己的成长。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深度阅读的全部内容。   明天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第四篇的解读内容:父母也是家庭的受害者。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慈怀读书会,了解后续内容,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文:Jenny乔,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你笨算我输。   「今日话题」   父母是否能给孩子正面回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父母如何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