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做人,贵在有平常心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做人,贵在有平常心


本周我们要读的书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周,将从以下这几个方面为你全面解读这本书:笃行;傲气;“柔”;定力;担当;平常心;气度。   今天我们来分享第六个部分:平常心对的影响。   禅宗马祖禅师说:“平常心是道”。   意思是心如明镜,事来就应,不做任何思虑,事过即止,不作任何计较。   人之性,在有所得。老年得子,贫时得宝,寒时得衣,饥时得食,都喜不自胜。   有所得不禁欢喜,此乃人之常情。   但是有修养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钱财有无,在他们看来不是很重要,所以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这就是平常心。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一书中提到:人要活在当下,做人,贵在有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淡看得失   怀雄心壮志,当然能做事;但怀平常心,有时能把事做得更好。   特别是在重大赛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淡看得失,更容易获胜。   我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王楠就有着这样一颗平常心,她认为,在乒乓球比赛中,输赢都是很正常的,谁也不可能只赢不输,重要的是持续一颗平常心,这对于像乒乓球这样的对抗比赛尤为重要。   在第45届世界乒乓球赛女子单打决赛中,王楠在先输两局的状况下,凭借自己过人的心理素质——拥有一颗平常心,淡然应对一切得与失,在后三局比赛中出色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连胜三局,最终取得了女子单打世界冠军。   如果一个人,真的能放下急功近利的浮躁,顺应之道,认认真真地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抱着一颗平常心,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那么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他就不会动辄患得患失,如秋雨中瑟缩的树叶般阵脚纷乱了。   王楠看淡输赢,以一颗平常心应战,胜不骄,败不馁,在心理上已经胜人一筹,因为不过分在乎输赢,便少了竞技的焦虑,减轻了精神的压力,从而更好的应战。   所以在万分紧急的决胜时刻,能轻松抗压,镇定自若,在心理上她已经赢了,在技术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打败对手已是必然。   保持平常心,一切随意   王阳明说:“得财不喜是平常心;失利不忧是平常心;享誉不骄是平常心;受谤不恼是平常心。”   拥有平常心的高人能做到,像一个平凡人那样活着,像一个那样体验,像一个哲人那样思考。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了一大片,徒弟焦急是说:“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   “等天凉了吧!”师父说,“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弟子去播种。   秋风突起,草籽飘舞。   小和尚惊喊:“不好,许多草籽被风吹走了。”   “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撒下来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了。   “没关系,草籽本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父继续翻着经书说,“随遇!”   半夜一阵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正在打坐,眼皮都没抬一下,“随缘!”   半个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了青苗,一些未播种的院角也泛出绿意,弟子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信步踱到院子里,点点头,“随喜。”   禅师能够进入一种忘我的,心外无物的高超境界,是因为禅师拥有一份平常心,一切随意,万事顺其自然。   这种随意,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达。   保持平常心,学会放下   学会放下,不念过往,不惧将来,活在当下,是领悟生命的真谛,以平常心做人,珍惜一分一秒,珍惜现在的,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汉宣帝继位之初,下诏想把祭祀汉武帝的“庙乐”升格,不料却遭到了光禄大夫夏侯胜的反对,丞相、御史大夫等公卿大臣们一阵惶恐,胆敢反对皇上的诏书,还得了?   于是他们马上联合上了一道奏章,弹劾夏侯胜“大逆不道”。   顺便把不肯在奏章上的丞相长史黄霸也以“不举劾”的罪名一道上报给了皇帝。   于是这两个人被一起逮捕下狱,判了死罪,等待处死。   夏侯胜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尤其精通《尚书》,素来性情耿直,不会阿谀奉承,如今受此大辱,郁郁寡欢,想皇上的寡恩,想人生的无常,不免心灰意冷。   好在那个更冤的黄霸跟他关在了一起,寂寞之中,还有人可以说说话。   黄霸生性乐观,他早就仰慕夏侯胜是个大儒,只是无缘亲近,没想到因意外的灾祸被关进了同一间牢房,他心想:“原来天天忙公事没有时间,现在时间也有了,而良师近在眼前,为什么不赶紧补上这一课呢?”黄霸便将求教之意告诉了夏侯胜。   夏侯胜苦笑,说:“咱们都犯了死罪,明天就要被处死了,现在读经有什么用?”   黄霸说:“孔子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该来的总会来,过去的回不去,人应该活在当下,抓住现在,学有所得,心有所悟。   今天就是的,何必管虚无缥缈的明天呢?”   夏侯胜听了精神为之一振,内心里大为感动,当即答应了黄霸的请求。   从此俩人席地而坐。   每天夏侯胜都悉心向黄霸传授《尚书》,黄霸尽心听讲,二人日夜讲学津津有味,研读到精妙处。   时不时还抚掌大笑。   弄得监狱的看守过来察看,结果是一头雾水,搞不懂两个将死的人为什么这么快乐。   有人促请汉宣帝该把夏侯胜和黄霸执行死刑了,宣帝派人到狱中调查这两个人是否心中哀痛,有悔改之意,回报说他们每天以读书为乐,面无忧色。   汉宣帝心中不满,但也感叹俩人之贤,不忍杀之,以至此案久拖不决。   两年后的一天,汉宣帝大赦天下,夏侯胜和黄霸得以出狱,后来,夏侯胜成了太子太傅,黄霸被外放做官。   人生最大的困厄莫过于等待死亡。   一般人活在世上,都是活在对未来的期望之中,可是倘若知道死亡近在咫尺,希望的火焰熄灭了,往往也就心若枯水,一切也都不再有意义。   可是明智的人也懂得,耳听时间的嘀嗒声,感觉生命像鲜血一滴滴从身体垂落消失,专心忍受时光残忍的折磨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莫如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对生命的牵挂,放下对未来的执著,把握惟一能把握的当下,做手边能做的事,把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得充实,生命便有了最现实的意义。   怎样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是对生命透彻的领悟,古人曰:生命薄如蝉翼,存在就该满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领悟生命的真谛,知晓弥足珍贵,就会以一颗宁静的心态善待一切,日本学者铃木大拙说:“井边的牵牛花缠住我的木桶,我借水喝。”   这是多么博大恢宏的心境,又是多么荡人心魄的情怀,为了珍惜一颗弱小的生命,宁愿去借水喝,如果没有一颗悲悯的平常心,是难以做到的。   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拥有一种正确的处世原则,不会高估自己,也不会自甘堕落。   拥有一颗平常心就不会只追求物质的奢华,而把自己的灵魂淹没在如潮的尘海中。   没有平常而淡定的心,就不会体味到生活的真谛,就不会品味到人生的美妙与;不珍惜平常的人,也就不会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与荣耀。   那怎样保持一颗平常心呢?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首先说道:“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吃饭只是吃饭,睡觉只是睡觉。不要想和理其他的任何事物。”   然后,生活张弛有度。   用一种轻松的,来面对每天的生活,工作和生活中压力越大,越要懂得放松自己。   把握好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做事过于急躁会适得其反,做事过于慢迟会失去时机。   接着,活在当下,少点幻想。   放下过去,放下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放下不该有的念头;   最后,修心,让自己心平气静,培养兴趣爱好,乐在其中,让内心丰盈,精神有所寄托。   比如跑步,登山,种花草,写作,烹饪等,对生活既要有美的追求也要懂得满足。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深度阅读的全部内容。   明天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第七篇的解读内容:气度决定人生格局!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慈怀读书会,了解后续内容,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文:婉馨,乡野臭老九,闲时爱读书写文,信奉远方有诗,爱到山水间折腾,在浮华的世界里,静静聆听和抒写生命的感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