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最近制作的一份地图及说明 楚国六百年的扩张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最近制作的一份地图及说明 楚国六百年的扩张

本文核心词:

最近制作的一份地图及说明 楚国六百年的扩张


楚灭国扩张地图(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1、楚国最早生活在丹阳,即丹水之阳。
2、大约在商末周初,迁徙到荆山地区,这时他们的都城可能依然沿用丹阳之名。
3、楚武王迁郢的时间不详,很可能在公元前706年以前。
4、楚国春秋时期多次迁都的详情我尚未考证清楚,暂取我的看法。
5、不同的颜色圈出的国名代表楚国灭国扩张的不同阶段:
(1)红色(艰难创业,打下基本盘):楚王熊徇至楚武王时期(公元前821-前690年),楚国从荆山地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逐步扩张到汉水以东,彭水以西,长江以北,南阳盆地以南的区域。形成以江水、汉水、雎水、漳水为楚望的楚上国。
(2)蓝色(稳步扩张,稳固基本盘,掌握主动权):楚文王至楚成王十六年时期(公元前689-前656年),楚国征服汉水以东的国家;并通过南阳盆地的唐河、白河开始向中原扩张,势力直达淮河上流、汝水之南,控制了北进中原,东进淮河的前进基地。
(3)紫色(走上巅峰,逐鹿中原,晋楚争霸,春秋最精彩的冷战热斗):楚成王十七年至楚共王六年(公元前655年-公元前585年),楚国势力进入中原后,多次进攻郑国,意图称霸中原。楚成王十六年(前656年),楚国遭到以齐桓公为霸主的“八国联军”阻挡。随后,楚国转向淮河流域,吞并了那里的一些小国。在齐桓公死后,又继续北进,势力扩展到方城之外。楚成王四十年(前632年),楚国又在城濮败于晋文公,晋国称霸,楚国不得不再次转向淮河流域的淮南地区,继续吞并那里的小国。直到楚庄王时(前597年),楚败晋军于邲,又包围宋国,楚庄王终于称霸,楚国疆域北至山东、安徽、江苏交界处,西至川陕东部,形成对中原各国的钳形态势。
(4)粉色(北线扩张受阻,东线与吴国拉锯,陷入被动的两线作战):楚共王七年至楚昭王二十七年(前584-前489年):晋国联合吴国,在楚国东线开辟了牵制楚国的第二战场,迫使楚国不得不同时在北线同晋、东线同吴作战,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楚国在对晋国作战中多次失败,在东线的淮南地区陷入了和吴国八十多年的拉锯,疲于应付,接连失利。楚昭王时(前506年),吴军长途奔袭楚国都城,攻陷郢都。楚国在这一时期,虽然仍有灭国,但战事不顺、丧城失地,在国际上威望大降。
(5)橙色(恢复元气,转而向东、向南扩张,疆域达到最大):楚惠王元年至楚顷襄王二十年(前488-前279年),越灭吴后,楚国缓过元气,向东北扩张了一部分,势力进入山东南部的沂水流域。但此时,楚国北方受到韩、赵、魏三家的侵扰,在方城一线仅能自守,西侧的秦国也逐渐强大,楚国只能转向东、南扩张。战国时期,各国激烈的兼并战争要求楚国改头换面,于是楚国相继灭掉了过去存而不灭的陈、蔡、随(曾)、许等国,楚悼王时期,又任用吴起变法,南收扬越,疆域直达五岭;向西出兵三峡,占有了巴东和湘黔地区;同时又灭掉越国,占有江东,东至于海。楚国的疆域达到了历史上最大的时期,彷佛又回到了春秋中期的巅峰状态。但楚国的变法并不彻底,老大的楚国已经不能适应战国的新形势了,楚怀王后期,面对秦国的攻势,楚国连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连楚怀王也死在了秦国。
(6)绿色(江河日下,回光返照,苟延残喘):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到楚亡(前278年-前223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楚国经营六百多年的江汉流域的基本盘被秦国攻取,楚国迁都陈。楚国再也无力复兴往日的荣耀,步入了江河日下的历程。但是后来秦国将战略重心转向三晋,楚国还能够回光返照式地灭亡泗水、沂水流域的一些小国,最后在前256年灭亡鲁国,北祭泰山,这时楚国灭的最后一个国家,而距离他自己地灭亡也只有三十五年了。
相关书籍文献
《左传》
《史记·楚世家》
《战国策》
《春秋大事表》
何浩《楚灭国研究》
何浩《春秋时楚灭国新探》
黄德馨《楚疆域变迁考略》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
童书业《春秋楚郢都辨疑》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蒙文通《巴蜀史的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