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科普丨成骨不全症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科普丨成骨不全症

本文核心词:
一、疾病定义
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瓷娃娃病。是一种由于间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疼痛,是一种罕见遗传性骨疾病。发病率约10万分之3,发病男女的比例大约相同。

科普丨成骨不全症


二、病因
病因不明,多有家族遗传史,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疾病,根据基因突变可分成4-11种类型,但有争议。病变主要是胶原纤维不足,结构不正常,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病变不仅限于骨骼,还常常累及其他结缔组织如眼、耳、皮肤、牙齿。
骨组织的形成,跟盖房子相似。第一步,是准备砖块。人体内有一种骨祖细胞,它具有旺盛的增殖和分化能力,既可以向软骨细胞转化,也可以向骨细胞转化。具体变成哪一种,要看部位和刺激。比如,在长骨的骨干处,骨祖细胞会分化为成骨细胞;又比如,当发生骨折时,为了修复机体,骨祖细胞也会转变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大致相当于砖块,不过,光有砖块可没办法盖房子。所以,成骨细胞出现以后,便开始产生类骨质。类骨质的意义,跟钢筋水泥差不多。一部分是胶原纤维,主要由I型胶原蛋白构成,具有很强的韧性,一部分是蛋白多糖,负责把胶原纤维粘合到一起,增加其支撑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钙、磷等无机成分,逐渐进入类骨质,在I型胶原蛋白上沉积、矿化,使类骨质转变为骨质,人体这所房子,也就盖好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正常的成骨过程中,I型胶原蛋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成骨不全症患者,恰恰存在I型胶原蛋白代谢问题。或者分子结构和数量有问题,或者蛋白的组装和运输异常,或者不能正常矿化,导致骨密度小、骨强度低,很容易发生反复骨折。这也是“瓷娃娃”一名的由来。

科普丨成骨不全症


三、临床表现及治疗
轻者可无症状,正常身高,通常寿限,仅轻度易发骨折。重者残废,甚至死亡。一般出现的症状为骨脆性增加,轻微损伤即可引起骨折,常表现为自发性骨折,或反复多发骨折。骨折大多为青枝型,移位少,疼痛轻,愈合快,依靠骨膜下成骨完成,畸形愈合多见,肢体常弯曲或成角,一般过了青春期,骨折次数逐渐减少。可有脊柱侧凸,骨盆扁平,或有身材矮小。蓝巩膜、巩膜变薄,透明度增加。进行性耳聋源自听骨硬化、声音传导障碍或有人认为是听神经出颅底时被卡压所致。牙齿发育不良,灰黄,切齿变薄,切缘有缺损,关节松弛,肌腱及韧带的胶原组织发育障碍可有畸形,关节不稳定。
主要是预防骨折,要严格的保护患儿,一直到骨折趋势减少为止,但又要防止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对骨折的治疗同正常人。由于骨折愈合较迅速,固定期可短。畸形严重者可采取措施矫正畸形,改善负重力线。药物治疗包括二膦酸盐、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3,但疗效不肯定。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鉴定,短时间内还不能应用于临床。
本期的内容就到此结束了,如果你喜欢小暖的介绍,抑或是想要更加了解罕见病。那么,就请关注小暖吧!小暖一定会带给大家更多优质内容的。

猜你喜欢